Banner

认证资讯

检测认证行业最新资讯

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导则GB/T 35695:防治效果认证新变革

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导则GB/T 35695:防治效果认证新变革

在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领域,一个核心的痛点长期存在:我们安装了大量防治装置,但它们真的起作用了吗?如何科学地评估其实际效果?《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导则GB/T 35695》的深远意义,在于它将行业的关注点从单纯的“产品安装”提升到了“效果验证”的层面,从而驱动了一场关于防治效果认证的深刻变革。

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“是否安装了防治装置”,将安装数量作为考核指标。然而,装上了不等于没问题了。装置可能因为质量不佳而迅速失效,可能因为设计不当而无法应对特定鸟种,也可能因为安装位置错误而形同虚设。这种“重安装、轻运维、无验证”的粗放式管理,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并存。

GB/T 35695标准精准地切中了这一要害。它不仅在前期对产品性能和设计提出了要求,更在后期对防治效果的评估与验证给出了方法论指导。这促使行业的检测认证工作发生了两大重心转移:

其一,认证对象从“产品”扩展到“系统解决方案”。
单一的产品认证只能证明一个驱鸟器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性能。而GB/T 35695强调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,要求根据鸟害风险等级、鸟类习性、杆塔类型等选择最合适的组合方案。因此,前沿的认证服务已经开始评估一整套解决方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。例如,认证机构可以依据标准,对某条特定线路的“防鸟刺+驱鸟器+人工鸟巢”组合方案进行论证,验证其设计逻辑的科学性,确保其不是一个产品的简单堆砌,而是一个有机协同的生态系统。

其二,认证方法从“实验室测试”延伸到“现场长期监测”。
真正的效果发生在广阔的田野中。标准引导企业建立长期的监测机制,通过无人机巡检、图像监控、故障率统计等数据,来量化评估防治措施实施前后的变化。基于此,一种新的认证模式——效果后评估认证——应运而生。认证机构可以对一条线路经过一个或多个完整周期(如一年)的防治效果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,最终出具一份是否有效降低鸟害故障率的认证报告。这份报告的价值远超一份产品合格证,它是防治工作最终成效的“成绩单”。

这场变革的本质,是推动行业管理走向精细化和数据化。它要求电力企业不仅是“采购员”,更要成为“管理员”,关注防治的全生命周期效益。它也要求防治厂商不仅是“销售员”,更要成为“服务商”,为其提供的解决方案的长期效果负责。

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导则GB/T 35695

最终,GB/T 35695通过效果认证这把“量尺”,确保了每一项投入都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安全效益,实现了从“装得上”到“用得好”的跨越,真正构筑起一条人与鸟类和谐共处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防线。

咨询热线

400-110-0821 18588887646
微信二维码

添加微信咨询

70querys in 0.591 seconds.